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14年4月17日在朔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14-04-20 10:29:56 打印 字号: | |

侯晓东院长作报告

        2013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3871件,审执结13556件,结案率97%。中级法院受理1104件,审执结1082件,结案率98%。根据省高院全省案件质量评估通报, 2013年全市法院案件质量明显提升,综合排名全省第二。在23项审判评估指标中,有18项优于全省法院平均值,其中9项排名全省第一,3项排名全省第二。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保障转型跨越发展大局

        (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刑事审判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依法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033件,判处罪犯1315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110人。突出打击重点,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两抢一盗”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利、影响人民群众安全的犯罪案件387件,判处罪犯582人,维护了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53件,判处罪犯89人,推动了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审结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非法经营、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虚开增值税发票等犯罪案件22件,判处罪犯30人,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积极倡导社会诚信。加强商事审判,依法调节经济关系,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审结合同违约、知识产权、工程建设等纠纷案件56件,规范了市场秩序;审结融资租赁、票据借贷、保险证券等纠纷案件59件,维护了金融安全;审结涉及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企业投资等纠纷案件15件,优化了发展环境。

        (三)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1587件。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等纠纷案件5227件,引导了和睦友善的社会风尚;妥善审理劳动争议、工伤待遇等纠纷案件1205件,促进了劳资关系的和谐融洽;妥善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资供应等涉农纠纷案件22件,维护了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不断优化法治环境。审结各类行政案件29件,审查非诉行政案件16件。同时,完善落实行政审判司法建议制度,突出司法建议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行政诉讼案件协调和解机制,对涉及土地征收、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案件,努力通过协调和解的方式妥善化解,行政诉讼案件协调和解率达到70%,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五)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先后制定出台了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指导意见和工作细则等多项制度措施,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与重点项目企业一对一的联系制度,组织法官深入工业园区,有针对性地为重点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司法建议、审判执行等服务。各县区法院也结合实际实施了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一系列司法举措,积极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努力营造我市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二、坚持司法为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一)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继续优化立案、涉诉信访等诉讼服务窗口建设,强化诉前咨询指导、诉中事务办理、诉后明理释法等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诉讼。

        (二)努力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全市法院综合运用查封、扣押、拍卖、拘留、拘传等强制措施,充分发挥社会征信系统作用,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三)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健全诉讼风险提示制度,为当事人诉前和解提供事实分析和法律支撑。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信访风险评估制度,加大初信初访矛盾处理,涉诉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5%。

        三、大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

        (一)进一步严格审判管理。建立健全了案件流程、审判管理、信息管理、审限预警、定期通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了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的科学规范公正高效,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66%。

        (二)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我们始终把司法公开作为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和审务“六公开”全面推行。案件流程信息、执行信息、裁判文书上网“三公开”扎实推进,以制度建设规范司法公开,努力构建阳光司法的审判工作机制。中级法院二审公开开庭率达到85.58%,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率达到100%。

        (三)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对基层法院审判业务指导,通过案件研判、专项检查、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审级监督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统一了司法理念和裁判标准。完善对基层法院的综合考评机制,加大司法巡查和审务督查力度,有效提升了基层法院的案件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一是促进司法作风的转变。牢牢把握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提升广大干警的政治素养。二是提升司法工作能力。以深入开展“法官驻村、驻社区”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密切群众感情,以法官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促进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三是深化司法廉洁。结合法院反腐倡廉工作特点,完善司法权力监督运行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最高法院“十个不准”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引深“利剑工程”。认真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完善对重点群体约束机制、重点案件监督机制和重点环节管控机制,加强廉政风险源头预防。

        (五)进一步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增强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主动性,及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汇报审判、执行、队伍建设等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切实加以改进。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法规审议、立法调研等工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法院工作还存在有许多困难和不足:服务大局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需要,服务思路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审判质效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审判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司法公开的范围、方式和载体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少数干警作风不佳,冷硬横推、消极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执行难和涉诉信访化解难尚未找到突破性的解决路径;案件持续增长和法官短缺的压力、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等仍然是制约法院发展的客观因素。对此,我们将攻坚克难,认真加以缓解和解决。当前的人民法院工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压力前所未有。惟其艰难,才更需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一主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骏马奋蹄,前路在望,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更新司法理念,切实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通过每一起案件的审判、执行,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妥善审理好涉及自主创新、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等领域的案件,力促我市经济优质高效发展。

        二是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增强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深化落实便民利民举措,构建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服务机制,切实为群众诉讼提供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发挥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功能,就地就近化解纠纷。健全司法救助工作机制,让困难群众享有平等优质的司法服务。

        三是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保障司法民主。坚持以公开促公正,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司法公开的各项举措,探索建立多功能、一体化的审判信息管理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完善庭审、听证同步录音录像和网页、微博直播功能,为社会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提供服务和保障。

        四是进一步创新完善审判运行机制。把握好中央推进司法改革的总体要求,尊重司法规律,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各项司法改革任务的落实,不断健全审判运行机制。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进一步规范院长、庭长审判管理职责,建立审判管理全程留痕制度。

        五是扎实推进法院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司法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守职业道德,恪守职业良知。加强法院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领导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司法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

来源:中院研究室
责任编辑:中院信息处